【日劇專題】《失戀巧克力職人》沙繪子的處世哲學:投其所好,讓每個人喜歡自己
愛情,是世界上只存在那樣一個人,是可以被填補空缺,卻永遠替代不了的人。
你不在的時候,我寧願一個人,也不願誰來填補你不在的空缺,因為也不需要。不需要誰來陪我聊天、陪我吃飯、陪我遊戲,不需要誰來惹我開心、逗我笑。或許看起來很孤單,但對我而言,你其實一直都在。你不是在手機、也不是在筆電,你就在我身邊。就像荷蘭金屬樂團 Within temptation 的〈Memories〉:我的記憶將你長伴我左右,在萬籟俱寂的時刻想像你就在我身邊; 我的回憶將你長伴我左右,我能聽見你幾近無聲的低語,和悄無聲息的淚。
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 /In silent moments imagine you here .
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 /Your silent whispers, silent tears
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 /In silent moments imagine you here .
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 /Your silent whispers, silent tears
而日劇《失戀巧克力職人》只是把這個相思的現象放大、誇大,變成一種白日夢,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。小動爽太每天幻想著沙繪子緩解了相思的痛苦,沙繪子甚至成為小動爽太創作的靈感。因為有沙繪子,小動爽太的巧克力每一顆都蘊含著幸福與希望。因為有這樣的幻想,身邊便沒有多出一個位置給現實中的人。
沉浸於美好的幻想之中,就像停留在美好的回憶裡,周遭的人都會跟我們說:你要認清現實,從過去的回憶中走出來,不要被過去綁住而無法前進。然而,所謂前進,到底要前往哪裡?
在思緒難以排解,寂寞震耳欲聾之時,想像那個人就在自己身邊,他的存在,就是一劑強心針。小動爽太在事業上前進了,成為一名知名巧克力師,依賴著沙繪子給自己靈感,不論是甜蜜的、悲傷的,把這些感受和情緒都輸出為作品。感情呢?怎麼知道,現在的狀態或許就是最好的狀態?
然而幻想和回憶終究不同,回憶是曾經發生過的,幻想不是。所以說幻想不切實際。因為有一些記憶,所以可以想像,因為我們曾經共同經歷無數,所以我知道此刻如果你在我身邊,可能會說什麼話、做什麼動作、下什麼決定。而幻想不過是自己內心的劇場,與任何人無關。所以沙繪子說跟小動爽太說:「你喜歡的,是幻想中的我吧」。
沙繪子剛好跟爽太相反,她注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,把握自己想要把握的人,不靠幻想、回憶等心理的滿足填補現實中的空缺,那個名為男友或情人或工具人或曖昧對象的位置,從來都沒空過。要讓那個位置一直都有人在,沙繪子也不是沒有努力的。她刻意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,表現得好像自己喜歡那些人一樣。撒嬌、裝可愛、近距離接觸等等,這些男生喜歡,女生卻望之卻步的行為,沙繪子信手拈來。
投其所好,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
然而,多數時候我們都只看到那令人厭惡的行為,沒有去理解也不想去理解那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思維,倘若真正去理解,便會發現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另外幾種人,他們有那樣特殊甚至怪異的愛情觀,本質卻是善良的,如沙繪子--她的出發點只是想讓每個人都喜歡她。薰子說:「你對不想見的人也那麼好啊?」沙繪子回答:「因為這個人說不定哪天會變成想見的人啊。」「無論是誰,被人喜歡上的感覺,難道不都是非常開心嗎」這我想到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中》有一句話:「陌生人,是你遲早會遇見的家人。」
沙繪子有做錯嗎?對每個人投其所好,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上自己,這樣做錯了嗎?這個錯誤到底是傷害了誰呢?如果說傷害了她的每一任前任,但會喜歡上她的男生們,或許根本感受不到我們所謂的傷害。
投其所好與逢迎諂媚一樣嗎?與人相處本來不都是投其所好嗎?知道A喜歡什麼,剛好看到就買給他,看到有相關的資訊就告訴他,是一種分享,但也是因為這個人有這樣的興趣,分享變得更加有意義。換句話說,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投其所好?用在教育上的因材施教,是不是也是一種投其所好?
不失去自己的迎合
多數人看不慣的行為作風,或許正是因為遭世俗屏棄,使得那樣的人在世道上更如魚得水。「什麼都不用做就讓對方喜歡上自己是最好不過的了,不過一般情況下,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。」沙繪子說。世界不就是這樣子嗎?用盡各種方法只為討好別人,而我們也喜歡被別人討好。討厭虛假造作的人,不虛假造作點在職場上又難生存下去;討厭阿諛奉承的人,自己聽奉承的話卻聽得很開心。
但我們終究不是沙繪子,也不必要活成沙繪子,應該在討好別人與忠於自我之間取得平衡。畢竟我們活著不是為了討好誰,但不被喜歡的確也不是件令人開心的事。忠於自我,不是不改變自己,而是改善缺點、保留優點,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。
在這個個人意識的提升、提倡活出自己的世代,培養出太多過於自我膨脹、自我中心的人不見得有那樣的能力,卻又自視甚高,最後才抱怨自己不被喜歡、不受歡迎。其實,還沒站穩一席之地以前,低聲下氣不是委曲求全,而是學習,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這世道上活得比我們久,或許他們專業技能沒有我們好,做事也不見得比較有效率,但他們比我們會處世。現在的小孩多不是薛寶釵,是等著被世界電爆的林黛玉。沒有說薛寶釵好或林黛玉好,但要在江湖遊走,至少要像薛寶釵「達禮」。
兩個人的小部分,成全兩個人的大部分
而在愛情當中,沒有人必須低聲下氣,只有各退一步。後來我明白,愛情不是誰成全誰,而是兩個人共同成全愛情。就像沙繪子最後終於明白她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,所以回到吉岡身邊,兩個人為了讓彼此開心,去做什麼或放棄什麼,把自己縮小一點,以成就一個圓。
那沙繪子與小動爽太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?爽太依賴著沙繪子創作巧克力,沙繪子將爽太視為逃避婚姻的避風港,我想,出發點都是自己,算不上一樁愛情。
最後,回憶與幻想,如果能排解寂寞的話,只要不使生活亂序就都沒關係吧。如果投其所好,能夠成功達到目地又不傷人傷己,也算是個很好的手段吧。
沙繪子剛好跟爽太相反,她注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,把握自己想要把握的人,不靠幻想、回憶等心理的滿足填補現實中的空缺,那個名為男友或情人或工具人或曖昧對象的位置,從來都沒空過。要讓那個位置一直都有人在,沙繪子也不是沒有努力的。她刻意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,表現得好像自己喜歡那些人一樣。撒嬌、裝可愛、近距離接觸等等,這些男生喜歡,女生卻望之卻步的行為,沙繪子信手拈來。
投其所好,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
然而,多數時候我們都只看到那令人厭惡的行為,沒有去理解也不想去理解那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思維,倘若真正去理解,便會發現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另外幾種人,他們有那樣特殊甚至怪異的愛情觀,本質卻是善良的,如沙繪子--她的出發點只是想讓每個人都喜歡她。薰子說:「你對不想見的人也那麼好啊?」沙繪子回答:「因為這個人說不定哪天會變成想見的人啊。」「無論是誰,被人喜歡上的感覺,難道不都是非常開心嗎」這我想到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中》有一句話:「陌生人,是你遲早會遇見的家人。」
沙繪子有做錯嗎?對每個人投其所好,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上自己,這樣做錯了嗎?這個錯誤到底是傷害了誰呢?如果說傷害了她的每一任前任,但會喜歡上她的男生們,或許根本感受不到我們所謂的傷害。
投其所好與逢迎諂媚一樣嗎?與人相處本來不都是投其所好嗎?知道A喜歡什麼,剛好看到就買給他,看到有相關的資訊就告訴他,是一種分享,但也是因為這個人有這樣的興趣,分享變得更加有意義。換句話說,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投其所好?用在教育上的因材施教,是不是也是一種投其所好?
不失去自己的迎合
多數人看不慣的行為作風,或許正是因為遭世俗屏棄,使得那樣的人在世道上更如魚得水。「什麼都不用做就讓對方喜歡上自己是最好不過的了,不過一般情況下,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。」沙繪子說。世界不就是這樣子嗎?用盡各種方法只為討好別人,而我們也喜歡被別人討好。討厭虛假造作的人,不虛假造作點在職場上又難生存下去;討厭阿諛奉承的人,自己聽奉承的話卻聽得很開心。
但我們終究不是沙繪子,也不必要活成沙繪子,應該在討好別人與忠於自我之間取得平衡。畢竟我們活著不是為了討好誰,但不被喜歡的確也不是件令人開心的事。忠於自我,不是不改變自己,而是改善缺點、保留優點,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。
在這個個人意識的提升、提倡活出自己的世代,培養出太多過於自我膨脹、自我中心的人不見得有那樣的能力,卻又自視甚高,最後才抱怨自己不被喜歡、不受歡迎。其實,還沒站穩一席之地以前,低聲下氣不是委曲求全,而是學習,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這世道上活得比我們久,或許他們專業技能沒有我們好,做事也不見得比較有效率,但他們比我們會處世。現在的小孩多不是薛寶釵,是等著被世界電爆的林黛玉。沒有說薛寶釵好或林黛玉好,但要在江湖遊走,至少要像薛寶釵「達禮」。
兩個人的小部分,成全兩個人的大部分
而在愛情當中,沒有人必須低聲下氣,只有各退一步。後來我明白,愛情不是誰成全誰,而是兩個人共同成全愛情。就像沙繪子最後終於明白她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,所以回到吉岡身邊,兩個人為了讓彼此開心,去做什麼或放棄什麼,把自己縮小一點,以成就一個圓。
那沙繪子與小動爽太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?爽太依賴著沙繪子創作巧克力,沙繪子將爽太視為逃避婚姻的避風港,我想,出發點都是自己,算不上一樁愛情。
最後,回憶與幻想,如果能排解寂寞的話,只要不使生活亂序就都沒關係吧。如果投其所好,能夠成功達到目地又不傷人傷己,也算是個很好的手段吧。
留言
張貼留言